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生物科学与技术
拟南芥AGO2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收藏
赵丽, 夏文强, 蔡新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5.101
摘要( 2046 )     PDF(6608KB)( 1006 )
Argonaute (AGO)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对基因沉默和植物抗病性起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了解AGO作用机理,今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拟南芥AGO蛋白各成员的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并对AtAGO2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10个拟南芥AGO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序列,表明它们不是外泌蛋白。AtAGO1,AtAGO2,AtAGO3,AtAGO4和AtAGO9带有核定位信号,但携带的核定位信号肽序列各不相同,显示这些AGO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克隆AtAGO2全长序列,构建获得与报告基因eGFP融合表达的细胞定位检测载体pCHF3eGFP∷AtAGO2,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瞬时表达于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AtAGO2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处理诱导AtAGO2蛋白在细胞质膜及其周围 “颗粒化”聚集,但抗病诱导剂苯并噻二唑(benzothiodiazole, BTH)处理不影响AtAGO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这些结果说明AtAGO2可能通过JA途径参与植物抗病性的调控。
全文
2013年第1期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  
摘要( 459 )     PDF(60409KB)( 517 )
生物科学与技术
人工合成抗菌肽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   收藏
赵亦静, 倪密, 诺林, 王学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4.091
摘要( 1355 )     PDF(2146KB)( 720 )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真菌病害,广泛存在于中国的产棉区,使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虽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抗病基因,但很难在陆地棉中发现。为了寻找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制作用的抗菌肽或基因,人工设计和合成了20条抗菌肽(简称“人工肽”),通过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到3条最有潜力的人工肽(D4E1、D51和D28),并与2条天然抗菌肽(Decoralin和Pseudin,简称“天然肽”)进行对比,用于鉴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4E1和D51这2条人工肽的抑菌活性最强,在多肽质量浓度为20 μg/mL时,几乎能100%地抑制黄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显示出高抗特性。同时,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抗菌肽疏水活性,结果表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可以更有效地表示抗菌肽的疏水活性,从而能更准确推测抗菌肽的抑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1)如果有一个好的人工设计,人工肽对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会比天然肽更佳;2)人工肽的氨基酸序列可推导出核苷酸序列,作为抗棉花黄萎病的候选基因,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获得抗病新品种。
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5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收藏
王伟, 杨惠, 王政逸, 陈卫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11.221
摘要( 1000 )     PDF(2050KB)( 978 )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菌株GD118不同生长时期的总RNA为材料,以18S rRNA作为内参基因,根据实验室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已获得的立枯丝核菌基因片段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A、B、C、E、F基因(分别为双组分反应调节子、激活巨噬细胞糖蛋白、胞外金属弹力蛋白酶、亲环蛋白、内质网囊泡蛋白ERV29)的表达,以期找到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从菌核开始形成到菌核成熟的过程中,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且菌核在成熟时表达量最低,但成熟后这些基因的表达量迅速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之后表达量基本保持不变。提示这5个基因在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说明这5个基因可能受菌核形成过程中胁迫条件的诱导表达。
香蕉穿孔线虫cathepsin B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收藏
李丹蕾1,2, 李宇1, 谢辉1*, 徐春玲1, 黄欣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2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6.031
摘要( 1335 )     PDF(5441KB)( 960 )
为了获得香蕉穿孔线虫的cathepsin B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寄生线虫组织蛋白酶的功能及其在线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SMART技术构建了香蕉穿孔线虫cDNA文库;采用SL法,克隆得到香蕉穿孔线虫cathepsin B基因全长cDNA,通过测序获得1 257 bp全长序列,命名为Rs-cb-1 (GenBank GU360972),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包括1 071 bp的完整ORF,编码356个氨基酸,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 400。对该基因的序列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2级结构和三维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Rs-cb-1序列与其他寄生虫的cathepsin B基因序列相比,该基因与秀丽小杆线虫cathepsin B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编码蛋白主要为细胞外分泌蛋白,定位于微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膜和内质网管腔上,约有25个氨基酸跨膜区段位于蛋白质的C端,其表面电荷呈明显的极性分布;另外,通过同源建模获得该蛋白的三维结构预测图,这些结构与已报道的cathepsin B生物学功能相符。本研究分离克隆得到的Rscb1,是首个分离克隆得到的香蕉穿孔线虫cathepsin B基因,从而为该线虫组织蛋白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重叠PCR构建2个增强型植物花特异双向启动子   收藏
张雄飞1,2, 刘雅莉1,2*, 娄倩1,3, 祁银燕1,3, 杜灵娟1,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3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12.011
摘要( 1077 )     PDF(4561KB)( 1233 )
基于植物基因工程要求精确调控的目标,为转基因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启动子,使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设计并人工构建了2个增强型植物花特异双向启动子
pPCHS-35S enhancer-pLCHS和pPCHS-OCS enhancerpLCHS。实验中,用本实验室保存的矮牵牛花特异启动子核心序列pPCHS、百合花特异启动子核心序列pLCHS、CaMV 35S增强子序列35S enhancer、OCS增强子序列OCS enhancer为模板,根据重叠延伸PCR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0条引物,进行两轮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成功拼接出了与设计的双向启动子大小一致的2段序列。使用DAN回收试剂盒回收两段序列,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并导入大肠埃希菌TOP10进行扩繁和保存,扩繁菌液进行测序分析,测序证实得到的两段序列与设计的双向启动子序列完全一致,成功获得2个增强型植物花特异双向启动子。本研究的结果能为今后利用多基因共转化的方法精确调控矮牵牛、百合等重要花卉的观赏性状提供有用的启动子。
矮牵牛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转BIO, bio基因研究初报   收藏
李颖, 刘姬艳, 胡江琴, 陈哲皓, 胡灵芝, 王利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4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4.051
摘要( 1042 )     PDF(2419KB)( 678 )
BIO organs (BIO)是百脉根中调控器官形态及大小的基因。首先改良了矮牵牛愈伤诱导和再生体系,并进一步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定向将BIO及其突变基因bio导入矮牵牛中进行功能研究。结果证实含0.1 mg/L 6-BA 的MS培养基有利于矮牵牛组培苗的增殖,添加了1.0 mg/L 6-BA和0.1 mg/L NAA的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以及不定芽的诱导。对转基因植株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BIO及其突变基因bio被成功转入了矮牵牛中。表型观察结果显示:转BIO及其突变基因bio的植株叶片边缘均呈现不规则形态,部分叶片缺刻,出现由一个叶片向两个叶片分裂的趋势。其中转BIO基因植株部分叶片面积减小,叶片变窄或几乎只剩主叶脉。该研究证实BIO基因对保持叶片器官形态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探索BIO基因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农业科学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重金属汞、镉和铅污染水稻叶片鉴别   收藏
张龙1,2, 潘家荣1, 朱诚1,2*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5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2.171
摘要( 1202 )     PDF(2068KB)( 681 )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建立重金属Hg、Cd和Pb污染水稻叶片的判别模型,以发展快速检测重金属污染水稻的技术。结果表明:在模拟稻田重金属Hg、Cd和Pb质量分数分别在1.5、1和500 mg/kg条件下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叶片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小波函数(daubechies 2, db2)在0~5水平预处理后分别输入反向传递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BPNN)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RBFNN)预测的结果表明,小波转换采用db2函数第3分解水平对光谱的预处理结合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对重金属胁迫下水稻叶片识别效果最优,对Hg、Cd和Pb污染土壤上以及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叶片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81.8%,91.3%和100.0%。这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水稻的识别上提供了初步依据,并有利于保障植物环境安全。
涝胁迫对不同丹参品系苗期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收藏
路萍1, 张 利1*, 王 萌2, 王涛1, 姜媛媛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5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2.213
摘要( 967 )     PDF(782KB)( 738 )
以四川省中江县6个丹参品系幼苗为试材,采用土培模拟涝害的方法,研究涝胁迫对丹参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line,Pro)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涝胁迫5 d作为模拟涝胁迫的最佳条件。在受到涝胁迫时,组培大叶丹参的SOD和CAT活性最高,组培小叶丹参的最低;矮秆大叶丹参的POD活性最高,组培小叶丹参的最低;四倍体小叶丹参的Pro质量分数和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最高,中江野生丹参的Pro质量分数最低;组培大叶丹参、高秆大叶丹参和矮秆大叶丹参的MDA质量摩尔浓度相同,且低于其他3个品系。对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彼此呈独立作用态势,均可作为鉴定丹参抗涝性的生理指标。
3种柑橘病原真菌对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研究   收藏
侯欣, 陈国庆, 王兴红, 朱丽, 李红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6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4.191
摘要( 1304 )     PDF(2488KB)( 618 )
黑点病(Diaporthe citri)、黑斑病(Guignardia citricarpa)和脂点黄斑病(Mycosphaerella citri)在柑橘上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尽管加强栽培管理对病害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药剂防治仍然是目前这几种病害的最有效途径。苯醚甲环唑是最近登记用于柑橘病害防治的DMI (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 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类杀菌剂,苯醚菌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QoI(苯醌外部抑制剂,quinone outside inhibitor)类杀菌剂,具有应用于柑橘上述病害防治的潜力。本研究从全国各柑橘产区分离获得柑橘黑点病菌菌株48个,黑斑病菌菌株46个,柑橘脂点黄斑病菌菌株50个,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抑制5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药剂有效剂量(EC50值),结果表明: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菌丝生长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003,0.011和0.035 μg/mL,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依次为0.149,0.008和0.970 μg/mL,黑点病菌孢子萌发对苯醚菌酯的敏感基线为0.001 μg/mL。由此可见,我国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菌酯敏感,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显示这两个药剂在防治这些病害中的潜力。柑橘黑点病菌、黑斑病菌和脂点黄斑病菌种群苯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的确定,可以为这些药剂推广后的抗药性监测奠定基础。
氰胺对‘翠冠’梨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收藏
刘冬峰1, 陈露露1, 李国鹏1, 王涛2, 滕元文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6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6.291
摘要( 958 )     PDF(2916KB)( 733 )
芽休眠是多年生落叶果树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理过程,当低温需冷量满足且环境温度适宜时芽休眠解除并萌发,由休眠不足而引发的春季花期延长等现象对我国南方砂梨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特以早熟品种‘翠冠’为材料研究氰胺对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物候期的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花芽休眠期内喷施氰胺可提早花芽萌发,而且较高质量分数(2%)的氰胺促进花芽萌发的效果更显著;氰胺处理可提早‘翠冠’的初花期和盛花期但未提早果实成熟期。氰胺处理后花芽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氰胺处理后花芽中赤霉素(GA3) 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处理20 d后2%氰胺处理的GA3显著高于对照;与其他内源激素的变化相比氰胺对花芽中脱落酸(ABA) 的含量影响更为显著,推测ABA在氰胺处理后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翠冠’花芽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转化表明,随着自然休眠的解除花芽内分生组织活动增强。
食品科学
酵母菌A82-2的分类鉴定及对桃软腐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收藏
周小虹#, 闫冬#, 陆兆新, 吕凤霞, 沈昌, 别小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7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4.231
摘要( 965 )     PDF(3005KB)( 842 )
对1株具有抗桃软腐病菌的酵母菌A82-2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通过4种不同的抑菌实验研究该酵母菌对桃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的拮抗作用:平板抑菌实验表明菌株A82-2对R. stolonifer为拮抗阳性;菌株混合培养实验说明菌株A82-2对R. stolonifer抑菌效果明显,且与菌株A82-2菌悬液的含菌量呈正相关;发酵液抑菌实验表明菌株A82-2并没有向胞外分泌抑菌活性物质,说明菌株A82-2不是通过产生抑菌物质对R. stolonifer产生抑制作用,而是通过菌株之间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产生拮抗作用;活体研究表明:1×108 cfu/mL菌株A822,对接种了1×105个孢子/mL桃软腐病菌的桃果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该酵母进行了传统分类鉴定,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2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拮抗酵母菌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该菌在果蔬病害的生物防治和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茶叶品质的判别研究   收藏
陈美丽, 唐德松, 张颖彬, 康受姈, 施梦南, 龚淑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8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6.111
摘要( 1071 )     PDF(1375KB)( 797 )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 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判别效果良好,建立的判别函数经10倍交叉验证正确率达100%,回判率达100%。以茶叶等级(价格)为目标函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对GC-MS出峰信号进行回归分析,对大佛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等级(价格)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98、0.94、0.99、0.98,表明利用PLSR分析结合GC-MS对茶叶等级(价格)判别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基于CT图像的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   收藏
黄滔滔, 孙腾, 张京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9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1.12.071
摘要( 1049 )     PDF(2915KB)( 871 )
通过对苹果CT断层扫描图进行灰度分割,并在分离出其有效果肉区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基于果肉区CT均值的苹果整体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模型。首先统一CT图片的窗宽/窗位为430/-210,在此基础上确定CT值与灰度值的线性模型;然后利用Otsu自适应阈值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分割,分离出苹果中心剖面的全部果肉区域,统计出该区域图像的灰度像素数加权均值,再转化成CT均值;最后建立上述中心剖面果肉区CT均值与苹果整体品质的关系模型,可以发现苹果的糖度、可滴定酸度、含水质量分数均与果肉区CT均值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R2值分别为0.8464、0.8233、0.9075,且平均预测误差分别小于5.0%、7.4%、3.8%。
动物科学
腹泻仔猪病原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收藏
张静, 姜中其*, 虞惠贞, 吴永福, 蒋明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9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3.191
摘要( 1089 )     PDF(1717KB)( 1029 )
为了探索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变迁以及与耐药性可能存在的关系,在直肠棉拭采集浙江省规模猪场腹泻仔猪病料,经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结合PCR鉴定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得到124株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基础上,应用PCR分析其毒力因子,采用K-B法及耐药性专用软件Whonet测定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后,通过Logistic分析分离株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毛阳性分离株(F4+和F41+)占总菌株数的7.26%(9/124),首次检测到毒力因子EAST1、PAA和AIDA-I,其中EAST1检出率高达19.68%(24/124),而PAA和AIDAI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84%(6/124)和2.42%(3/124);分离株对苯唑西林(100%)、复方新诺明(97.6%)、利福平(97.6%)、多西环素(96%)、羧苄西林(93.5%)、氨苄西林(93.5%)、阿莫西林(93.5%)耐药严重;链霉素与氨苄西林(75.45%)、恩诺沙星(65.45%)、复方新诺明(78.18%)、庆大霉素(63.64%)、多西环素(96%)、氟苯尼考(50.91%)间交叉耐药明显。分离菌株100%呈多重耐药,其中以14~16耐药最多(43.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P=0.046)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P=0.020)与大肠埃希菌黏附与脱落病变eae(E.coli attaching and effacing) 基因显著相关, 多黏菌素B(P=0.004)和氯霉素的耐药性(P=0.013)与EAST1显著相关。结合以往资料,我们认为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已发生明显改变,耐药性更趋严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制订大肠埃希菌病有效防控措施。
18味中药提取物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的研究   收藏
徐娇1, 宋旭1, 殷中琼1,2*, 程安春1,2, 贾仁勇1,2, 邓云夏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0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3.082
摘要( 876 )     PDF(720KB)( 626 )
我国传统中药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抗病毒疾病的治疗,该研究以18味传统中药为研究对象,希望找到对鸭瘟病毒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中药原料。首先,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法(cytopathic effect, CPE)初步筛选了18味中药水提取物和醇提物进行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研究,发现当虎杖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625 mg/mL和0.0313 mg/mL,茜草醇提物质量浓度为0.0078 mg/mL时,可抑制鸭瘟病毒引起的鸭胚成纤维细胞病变。进而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进一步研究了虎杖和茜草醇提物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虎杖质量浓度为0.0625 mg/mL、茜草质量浓度为0.0078 mg/mL时,对鸭瘟病毒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76.50%、48.91%,虎杖醇提物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为0.0227 mg/mL,茜草醇提物的IC50>0.0078 mg/mL。提示虎杖和茜草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鸭瘟病毒活性,其中虎杖效果优于茜草,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不同铬源对肉鸡肌肉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收藏
唐利华1, 方热军1*,周汝顺1,2, 张凯1, 胡龙昌1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1): 11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2.03.222
摘要( 983 )     PDF(900KB)( 672 )
为了考察日粮中添加不同铬源(均为有机铬)对肉鸡肌肉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铬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s, AA)肉鸡792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酵母铬0.2 mg/kg、吡啶甲酸铬0.2 mg/kg或蛋氨酸铬0.1 mg/kg(Ⅰ)、0.2 mg/kg(Ⅱ)、0.6 mg/kg(Ⅲ)型日粮(以Cr3+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49 d。结果表明:1)酵母铬和蛋氨酸铬(Ⅱ)能显著降低胸肌纤维密度(P<0.05),酵母铬还显著降低了腿肌纤维面积(P<0.05);蛋氨酸铬(Ⅰ)组能显著降低胸肌和腿肌维纤维面积(P<0.05);2)吡啶甲酸铬能显著降低胸肌蛋白质量浓度(P<0.05),蛋氨酸铬(Ⅱ)能显著降低胸肌粗脂肪含量(P<0.05);3)除蛋氨酸铬(Ⅱ)能显著提高腿肌总抗氧化能力外(P<0.05),不同铬源对胸肌和腿肌其他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氨酸铬(Ⅲ)能显著提高胸肌总抗氧化能力、提高腿肌过氧化氢酶活性(P<0
.05);4)除吡啶甲酸铬显著降低胸肌丙氨酸含量外(P<0.05),不同铬源对肌肉其他氨基酸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酵母铬和蛋氨酸铬较吡啶甲酸铬对改善肉鸡肌肉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性能效果明显,补铬对改善肉鸡肌肉氨基酸含量、提高肉品质效果不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