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交通运输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考虑视域影响的疏散行为建模及双向行人流仿真
何大治,李晓克,李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 54 (6): 1185-1193.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0.06.016
摘要   HTML PDF(pc) (1227KB)(268)   

通过实验获取行人视域半径数据,根据不同视域半径下的碰撞检测结果,建立包括转向、跟随、减速、停止和正常移动等行人微观行为的决策算法. 针对空间连续性导致的人员重叠的问题,设计消除行人位置重叠的算法. 设计通道双向行人流仿真实验,仿真过程显示,模型能较好地实现自动渠化现象,并消除行人位置重叠的问题. 在行人流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对比实际实验与仿真实验的自动渠化过程,发现两者形成的行人通道行数基本一致,疏散时长接近. 在行人流密度较低的情况下,仿真实验得到的行人通道行数与计算结果一致. 仿真实验的行人流量?密度数据拟合曲线与调研数据拟合曲线吻合度较高.

2. 基于大比尺模型试验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开裂研究
张雅婷,JefferyRoesler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 54 (6): 1194-120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0.06.017
摘要   HTML PDF(pc) (1418KB)(223)   

为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横向裂缝,修建大比尺模型-连续配筋混凝土梁(CRCB),分析混凝土材料、配筋率、纤维及横向预切缝对CRCP开裂的影响. 构建解析模型推导横向裂缝间距和宽度的计算表达式,理论量化不同设计参数对CRCP横向裂缝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解析结果与现场勘测数据吻合,说明解析法切实可行;横向裂缝随着试验梁龄期增长而发展,且于19个月后趋于稳定;配筋率对裂缝间距和宽度影响较大,采用筋径为22.23 mm(#7号钢筋)的试验梁,其裂缝间距和宽度比采用筋径为19.05 mm(#6号钢筋)的试验梁降低了17%左右;采用轻质混凝土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为控制冲断提供可能;加入纤维和设置横向预切缝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

3. 租赁自行车用户出行特征及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新卫,季彦婕,金雪,徐洋,曹睿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 54 (6): 1202-120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0.06.018
摘要   HTML PDF(pc) (829KB)(395)   

针对我国市面上2种主流租赁自行车(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以南京市为例,基于共享单车骑行数据、公共自行车智能卡数据和租赁自行车用户问卷调查数据,对比2种租赁自行车用户在出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 从骑行距离、车辆使用频率与时间分布等方面揭示租赁自行车用户的出行特征差异;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从用户个人属性和主观感知2个层面探究影响租赁自行车用户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结果表明:相较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的平均骑行距离和骑行时间更短,但小时使用量更高;2种租赁自行车在工作日均呈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时段,且使用量均远高于周末. 退休人员、企业职员和电动自行车拥有者更倾向于使用公共自行车;高收入群体、对互联网技术以及在线支付服务高度敏感的人则更倾向于使用共享单车.

4. 城市区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优化
尚夏,王美佳,许刘晓,章立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 54 (6): 1210-121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0.06.019
摘要   HTML PDF(pc) (847KB)(423)   

综合考虑公共充电设施与私人充电设施特性,根据行程时间、排队时间、等待时间、充电费用等计算车辆充电成本. 采用Logit模型刻画用户的充电设施选择行为,得到各交通小区到各公共充电站、私人充电桩的出行分布量. 以充电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城市区域充电设施网络配置优化模型,设计充电设施的布局位置和容量;所得模型为非线性优化模型,可采用现有的求解器(如: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相关函数)直接进行求解. 基于杭州市区内的局部路网构建2套算例,来验证提出的充电设施配置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并讨论研究区域内外公共充电设施与私人充电设施之间的交互影响. 算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可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选址布局和容量设计提供定量决策参考.

5.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温度场简化计算方法
欧祖敏,孙璐,程群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5.03.013
6.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平衡控制
贠海涛,谭建荣,赵玉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5.03.014
7. 水下自主机器人接驳碰撞过程分析
史剑光,李德骏,杨灿军,蔡业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5.03.015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