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化学与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不同醇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反应特性
王兴原, 陈纪忠
J4    2013, 47 (5): 867-873.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5.019
摘要  

分别选择几种常用的一元醇和二元醇为介质, 基于在线红外仪监测不同醇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反应过程, 研究PET解聚反应特性, 比较不同醇解聚PET的反应活性. 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醇解体系, 在解聚过程中C—O、C=O基团的红外吸光强度均随反应时间不断增强, 在解聚完成后吸光强度趋于定值, 根据反应体系内C—O或C=O基团吸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可表征PET解聚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一元醇解聚PET的反应活性顺序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 二元醇解聚PET的活性顺序为1, 2-丙二醇﹥乙二醇﹥1, 4-丁二醇. 这是因为醇解聚PET是亲核取代反应, 在解聚过程中醇的反应活性与分子结构有关, 醇的羟基氧原子亲核活性越大、空间位阻越小, 解聚速率越快. 关于二元醇醇解PET体系, 研究反应温度对PET解聚过程的影响, 升高温度可以大大缩短二元醇解反应需要的时间, 198 ℃下以PET质量分数1%的醋酸锌为催化剂, 1, 2-丙二醇完全解聚PET需要40 min.

2. Ca(OH)2黏土混合物的固磷固硫作用
王磊,王重华,宁平,蒋明,覃扬颂
J4    2013, 47 (5): 874-88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5.020
摘要  

为探索安全利用黄磷尾气所含热能的方法,防止气体产物对燃烧设备的腐蚀.采用小型流化床实验装置预混燃烧黄磷尾气.在温度为900~980 ℃的范围内,考察Ca(OH)2吸收剂中添加黏土对P2O5和SO2去除率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对吸收剂进行物相表征及微区元素分析;运用FactSage6.2热力学软件分析添加黏土吸收剂烧结的原因.结果表明,添加黏土能够促进Ca(OH)2的分解,提高SO2的去除率和吸收剂利用率.P2O5的去除率由温度决定,温度升高有利于P2O5的去除.CaO、SiO2和Al2O3反应形成的玻璃态物质,会阻止颗粒间的相互传热,导致添加黏土吸收剂的烧结.

3. 生物产电加速厌氧堆肥污泥降解及产电性能
黄更,姜珺秋,赵庆良,于航,王琨
J4    2013, 47 (5): 883-88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5.021
摘要  

为解决污泥厌氧堆肥系统(AnC)运行周期长的问题,在AnC中设置电极引入生物产电技术加速污泥降解同时实现电能回收,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型厌氧堆肥系统(MFC-AnC),考查MFC-AnC对污泥降解及产电性能.结果表明,以脱水污泥为堆肥底物、铁氰化钾为阴极电解液的MFC-AnC堆肥45 d后污泥有机质去除率达22.4%,对照组AnC中为17.7%.MFC-AnC开路电压可达0.84 V,最大功率密度为5.3 W/m3,内阻为98 Ω.增大污泥含水率可显著降低MFC-AnC内阻,提高产电性能.餐厨垃圾的添加可改善脱水污泥降解特性,促进厌氧堆肥顺利进行,降低MFC-AnC内阻.当餐厨垃圾∶脱水污泥体积比为0.5∶1时,获得系统最低内阻和最高输出电压,继续增大餐厨垃圾比例将使内阻升高.

4.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
丁晶,舒欣,赵庆良
J4    2013, 47 (5): 889-894.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5.022
摘要  

为了考查电化学氧化对低浓度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研究阴极材料、阳极材料、电流密度、氯离子质量浓度、极板间距、沸石的添加和氨氮的初始质量浓度等影响因素对氨氮和总氮降解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二维和三维电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适宜于废水脱氮的技术,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极板间距1 cm、电流密度5 mA/cm2、阳极RuO2-IrO2-SnO2/Ti、阴极钛网、氯离子质量浓度200 mg/L、改性沸石为粒子电极,在该条件下反应20 min后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与二维电极对比,三维电极是在多种物理化学过程协同作用下完成对氨氮的去除,可以达到更高的氨氮降解效果和电流效率.

5. 乙酰丙酮铁/双亚胺基吡啶体系催化乙烯齐聚研究
秦伟, 张乐天, 历伟, 王靖岱, 阳永荣, 蒋斌波
J4    2011, 45 (10): 1855-186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1.10.026
摘要  

为了研究乙酰丙酮铁(Fe(acac)3)与双亚胺基吡啶类配体组成催化体系的乙烯齐聚行为,合成由乙酰丙酮铁和3种不同结构双亚胺基吡啶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通过比较研究3种含不同取代基配体的催化体系的乙烯齐聚性能,发现配体取代基结构与齐聚活性和齐聚产物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合适的取代基位阻及电子效应是决定催化体系活性和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反应温度对催化体系活性和产物分布具有较大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齐聚活性降低,齐聚产物分布向低碳数方向移动;随着n(Al)∶n(Fe)从500增加到3 000,齐聚活性先迅速增加,在n(Al)∶n(Fe)=2 000左右时达到最大,然后呈现下降的趋势,n(Al)∶n(Fe)对齐聚产物的分布基本没有影响.

6. TMI和苯乙烯溶液共聚合的竞聚率
袁来深, 张才亮, 顾雪萍, 冯连芳
J4    2011, 45 (10): 1862-186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1.10.027
摘要  

以甲苯为溶剂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和苯乙烯(St)溶液共聚合的竞聚率和共聚产物(PS-co-TMI)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通过对共聚物产物的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证实了在低转化率(<6%)下成功合成了PS-co-TMI.引入带荧光性官能团的9(甲氨基-甲基)蒽(MAMA),通过紫外(UV)确定PS-co-TMI的组成;采用Kelen-Tudos正序和逆序法、YBR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确定TMI(1)和St(2)的竞聚率为:r1=0.27、r2=0.91.凝胶滲透色谱(GPC)分析表明:TMI与St单体的加料量比增加,PS-co-TMI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均减小.

7. 新型抗真菌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陈正杰, 朱婉萍, 张书衍, 吴绵斌, 贺娟, 陈华, 孟强
J4    2011, 45 (10): 1868-187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1.10.028
摘要  

从浙江东海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菌株(ZS09-33)能产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代谢产物,经16S rRNA序列测定和Genbank数据库搜索,确定其属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lackettBurman实验发现,影响抗真菌效价的主要因素为:黄豆饼粉、可溶性淀粉以及(NH4)2SO4.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得到响应面(RSM)优化的最佳培养基质量浓度为:黄豆饼粉2.72 g/L,可溶性淀粉 26.67 g/L,(NH4)2SO4 3.95 g/L,K2HPO4 1.8 g/L,NaCl 2 g/L,MgSO4 0.5 g/L,CaCO3 0.72 g/L,CuSO4 0.02 g/L,FeSO4 0.02 g/L,MnSO4 0.02 g/L,初始pH 6.5.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抗真菌效价达16 806.48 U/mL,与模型值相符.与单因素优化结果相比,效价提高了239%.产物经ESI/MS、1H-NMR及13C-NMR确定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02的大环内脂类物质.

8. 污泥陶粒的性能特征与烧制工艺
翁焕新, 章金骏, 曹彦圣, 马学文
J4    2011, 45 (10): 1877-1883.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1.10.029
摘要  

为了探索污泥烧制陶粒的新方法,在系统分析污泥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污泥陶粒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结合污泥低温干化的技术特点,建立污泥干化与陶粒烧制一体化的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Al2O3和Na2O+K2O质量分数在可用于烧制陶粒的化学组成范围内,SiO2的质量分数接近于48%的下限值,具备烧制污泥陶粒的基本条件;污泥陶粒的抗压强度随着表观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烧制温度对污泥陶粒的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产生明显影响,在1 075 ℃时烧制的污泥陶粒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71.7 MPa)和表观密度(2.45 g/cm3),污泥陶粒的吸水率随烧制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8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