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分析
蒋遨宇,陈驹,金伟良
J4    2013, 47 (9): 1566-157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08
摘要  

为了研究HRB500钢筋在混凝土梁中的受力性能,进行了7根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建立了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的数值模型.模型以梁截面上的纵向力、截面力矩、钢筋微元力等平衡方程为基础,通过求解任意弯矩作用下任意截面上的平衡方程,确定整根梁的受力响应,得到挠度、曲率、应变等随荷载的变化情况,以及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发展情况.模型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和裂缝的影响,以及裂缝之间受拉区混凝土的影响,计算结果与7根试验梁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分析了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梁内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研究了相邻2条裂缝之间相对滑移、黏结力、混凝土和钢筋应变等的变化情况.对多因素进行参数分析,分析表明: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能够较好地利用HRB500钢筋的高强度;随着梁截面高度的增加,裂缝宽度值成为限制梁承载力发挥的制约条件;增加保护层厚度不利于梁承载力的发挥,但影响很小可忽略.

2. 建筑结构风致响应的时频域计算方法比较
沈国辉, 王宁博, 任涛, 施祖元, 楼文娟
J4    2013, 47 (9): 1573-157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09
摘要  

针对结构风致响应的时域法结果和频域法结果是否一致的问题,以高层建筑和冷却塔为例比较两种方法在相同的风荷载条件时的响应结果,分析时域法和频域法产生结果差异的原因并给出减少差异的措施,为两种方法在求解结构风致响应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频域分析中根据各阶模态的应变能确定该阶模态的贡献程度;计算模型是影响时频域结果吻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两种方法采用相同的计算模型,那么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会非常接近;计算中结构阻尼的处理方式也是导致时频域计算结果差异的一个原因.

3. 电极反转对电渗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
陈卓,周建,温晓贵,陶燕丽
J4    2013, 47 (9): 1579-1584.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10
摘要  

采用自制模型箱,针对杭州软黏土进行一维电渗试验来探讨电极反转对电渗加固的影响.根据反转周期将试验分为4组:1 、5 、15 h、不反转.观察不同反转周期下电渗的特点,并与常规电渗效果进行对比,进而探讨电极反转的有效性.定期测量试验过程中的电流和排水量,计算土体电阻和界面电阻随时间的变化;并给出试验结束时的含水量、抗剪强度空间分布图.试验过程中发现,每次反转电极,电流均呈现略微上升之后又迅速降低,同时排水不会马上继续而需要等待时间,这使得电极反转组的排水效果要较常规电渗差.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反转虽然使得土体固结变形较为均匀,但是平均抗剪强度却较常规电渗差;反转周期越短,效果越差,其主要原因是电极反转会导致界面电阻急剧增大,电流降低过快,从而影响电渗效率.

4. 降雨型泥石流对沟床侵蚀的水力学机理
吴永,裴向军,何思明,李新坡
J4    2013, 47 (9): 1585-159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11
摘要  

为解决降雨型泥石流对沟床的侵蚀和重塑机理,以水文学为基础,在科学表征泥石流流深的前提下,借助水力学理论,分析了沟床在泥石流流动剪切和渗流水压耦合作用下的侵蚀机理,研究了泥石流流动剪应力、沟床基质孔压、泥石流静压及沟床自重作用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沟床侵蚀临界深度表达;借助算例阐明了流域降雨特征、沟道几何参数以及泥石流性质对泥石流流态及侵蚀力的影响规律,展示了沟道侵蚀曲线和侵蚀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1)泥石流侵蚀能力随沟床基质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并在临界深度处消失;(2)不同降雨条件、沟谷特征和泥石流性质下的临界侵蚀深度因流深流速的差异而不同,越利于流深流速增大的流域沟道条件则越利于侵蚀的进行.

5. 胶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行为数值分析
王玉强,张宽地,陈晓东
J4    2013, 47 (9): 1593-159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12
摘要  

根据推出的试验测试数据,将黏胶/混凝土界面的剪切-滑移行为用具备损伤本构关系的弹簧单元来模拟,建立胶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拟结果,揭示了组合梁黏胶/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应力分布规律及脱胶剥离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小的黏胶剂更有利于界面的剪力均匀传递,但会引起混凝土板和钢梁间产生大的相对滑动,导致结构整体承载力降低.胶黏组合梁的界面脱胶剥离是一个突发的典型脆性破坏过程,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在设计过程中需引起足够重视.

6. 基于相干分析的接触导线高度不平顺不利波长研究
宦荣华,宋亚轻,朱位秋
J4    2013, 47 (9): 1599-160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3.09.013
摘要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接触导线高度不平顺特性,基于相干分析,研究了接触导线高度不平顺不利波长区间.将国内高铁线路实测接触导线高度不平顺数据作为激扰引入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经仿真计算得到不同速度等级下弓网间接触力的统计量.对弓网间接触力与接触导线不平顺作相干分析,研究不同速度等级下影响弓网耦合接触的不平顺不利波长区间和最不利波长.结合分析接触线导高不平顺谱,探讨了不利波长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导线高度不平顺最不利波长一般为跨距或者2倍吊弦间距长.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6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