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能源与环境工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电场作用下液液系统中液滴变形的计算模型
张军,崔玉敏,何宏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5 (7): 1391-139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1.07.018
摘要   HTML PDF(pc) (981KB)(160)   

基于单元变形的思路,由单元守恒方程出发,建立电场中液滴变形的数值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与偶极模型相耦合,提出液滴聚结的计算方法. 由所建模型及计算方法,编制数值计算程序对几种参数下液滴的变形及聚结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液滴变形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符较好,对液滴聚结过程的模拟与实验结果大致相符,预测的聚结时间稍低于实验值. 如果进一步提高单元阻力的模化精度及单元离散精度,所建模型会有较好的适用性. 所建模型可实现对液滴的扁平形变形的预测. 研究结果对液滴电变形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水下排气降噪装置设计及其降噪特性
张凌,邢允,叶豪杰,吴大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5 (7): 1381-139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1.07.017
摘要   HTML PDF(pc) (1578KB)(257)   

为了降低水下排气过程中难以衰减的中低频气泡噪声和边界噪声,从排气噪声特性和机理出发,设计由排气层、挡板层和纱网层组成的水下排气降噪装置. 装置结合多小孔低速排气、噪声隔绝和两相接触面积增加等降噪方法,将高速排气气流转化为低速气泡流,有效降低水下排气噪声. 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水下排气噪声,全频段噪声降低7.5 dB,其中噪声低频段(10~250 Hz)能量占比最大降低18.7%,极大缓解了噪声能量在低频段的富集;装置的排气层起主要降噪作用,其与挡板层组合而成的装置具有最好的、最稳定的低频降噪效果.

3. 基于壳聚糖气凝胶的新型石油吸附剂研究进展
何璇,周启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5 (7): 1368-138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1.07.016
摘要   HTML PDF(pc) (1971KB)(384)   

壳聚糖气凝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易降解以及其他的优异性能,可作为理想的绿色石油吸附剂有效解决石油泄漏与污染的重大问题. 综述了基于壳聚糖气凝胶的新型石油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对比传统石油处理方式及传统吸附剂的优缺点;分析总结壳聚糖气凝胶的合成、改性方法及其作为石油吸附剂的优势;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4. 碱性氢氧化物消除NH4Cl积灰特性实验研究
倪玉国,周昊,胡世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1, 55 (7): 1361-136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1.07.015
摘要   HTML PDF(pc) (1664KB)(358)   

通过模拟燃煤电厂中NH4Cl氛围,研究NH4Cl如何影响飞灰沉积引起受热面热流密度变化. 实验采用竖式炉系统模拟锅炉尾部烟道,油循环系统控制温度,探针收集积灰,实时监测探针内外表面温度,获得探针受热面热流密度,将NaOH,Mg(OH)2,Ca(OH)2作为脱除剂,研究3种碱性氢氧化物对烟气中NH4Cl的脱除效果. 研究发现,NH4Cl对灰分的黏附能力较弱,受热面热流密度降低主要由NH4Cl析出形成的沉积层引起. 在3种脱除剂中,Ca(OH)2能够改善探针顶部热流密度降低,将热流密度降低率缩小到3.61%;NaOH能够改善探针底部热流密度降低,将降低率缩小到6.46%;Mg(OH)2虽然能够减少探针顶部热流密度降低,但会引起探针底部热流密度降低加剧.

5. 单井地热供暖关键因素分析
卜宪标,冉运敏,王令宝,雷军民,李华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53 (5): 957-964.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9.05.017
摘要   HTML PDF(pc) (1249KB)(368)   

基于地热井内流体的流动换热方程以及岩石的能量方程,研究井直径、岩石导热系数、井深和地温梯度对采出水温度和采热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单井采出水温度、采热功率和岩石温度场均随时间衰减,第1、10、20个供暖季对应的平均采热功率分别为755.01、660.02、639.42 kW,上述数据可用于热泵选型. 对于20 a的供暖期,当两井间距为200 m时不会产生热干扰;岩石导热热阻远大于井内对流热阻和井壁导热热阻,降低岩石的导热热阻是提高采热功率的最有效手段;增加井直径和岩石导热系数可以降低岩石导热热阻;岩石导热系数每增加0.5 W/(m·K),采热功率增加100 kW;增加地温梯度和井深可以增大岩石和流体之间的传热温差,提高采热功率;地温梯度每增加10 K/km,采热功率增加213.54 kW.

6. 磁共振成像低温超导磁体冷却系统设计及数值分析
祁云,孙大明,苏峙岳,乔鑫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53 (5): 965-97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9.05.018
摘要   HTML PDF(pc) (1211KB)(248)   

为了减小冷却磁共振成像(MRI)低温超导磁体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成本,设计可快速冷却室温磁体至60 K以下的系统,并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深入分析. 系统以自主研发的大冷量单级斯特林制冷机为冷源,包括低温风机、低温调控阀和氦气罐等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可以显著提高冷却性能,其中系统内氦气的压力和流速尤为关键,因为两者能够显著影响压降与换热,进而影响冷却时间以及磁体最终所能达到的冷却温度. 此外,当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端换热器性能尚有提升空间. 通过参数优化,系统在氦气压力为0.3 MPa、流速为13 m/s时能够达到较快的冷却速率,可在73.5 h内将质量为2 t的室温超导磁体冷却至60 K以下,有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实现MRI低温超导磁体的低能耗高效冷却.

7. 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学评估
王光烛,陈坚红,洪细良,王小荣,陈强峰,盛德仁,李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53 (5): 972-98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9.05.019
摘要   HTML PDF(pc) (865KB)(480)   

以9FA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LCA)和Eco-indicator99的?环境学分析模型,探究电力生产过程中环境学成本形成过程. 在对系统组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学影响,并划分影响组件输出产品的环境学影响因素. 从组件层面揭示联合循环机组环境影响的形成过程以及单个组件对整个系统环境影响的贡献程度. 研究表明,大部分组件自身的环境学影响较小,?损引起的环境学影响构成该组件主要的环境学影响,但燃烧室内污染物降低的环境学影响大于其?损所产生的环境学影响. 联合循环电厂生产电力的环境学影响为5.80 mPts/MJ,近乎“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生产电力的环境学影响的一半.

8. 炉排垃圾焚烧飞灰二级逆流水洗特性
王雨婷,汤明慧,宗达,陈志良,林晓青,陆胜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53 (5): 981-98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9.05.020
摘要   HTML PDF(pc) (781KB)(336)   

以炉排垃圾焚烧炉飞灰为研究对象,分析水洗液固比和时间对飞灰中氯盐溶出的影响,对二级逆流水洗工艺展开研究. 通过模拟飞灰的二级逆流水洗工艺,建立水洗所产生废液中的氯质量浓度、残渣中氯质量分数的理论计算模型. 结果表明,当水洗液固比为6 mL/g、水洗时间约为20 min时,氯盐溶出质量达到稳定;飞灰经一级、二级水洗后的质量损失分别约为32%、37%;在相同液固比下,与一级水洗相比,二级逆流水洗可以提升飞灰的脱氯效果,当水洗液固比为2~6 mL/g时,提升率可达15.40%~61.15%;模型所得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实测值相关性好、均方根误差小. 2种水洗工艺产生的水洗废液中COD、氨氮质量浓度和pH值均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规定,在被排入城市污水系统之前须经过进一步处理.

9. 基于卡塞格林原理的火焰自由基测量系统
钟英杰, 王根娟, 王明晓, 王炜豪, 邓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7.05.026
10. 遥感数据的城市不透水面估算及增温效应
宋瑞祥, 张庆国, 于海敬, 徐丽, 施悯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7.05.027
11. 代用燃料焦炉气化学反应机理的搭建与优化
何海斌, 姚栋伟, 吴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1
12. 生活垃圾开放式燃烧炭黑的结构及污染物分析
陈经浩, 黄建新, 陆胜勇, 李晓东, 严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2
13. 基于电容法的管内低温流体液膜厚度测量方法
王宇辰, 陈建业, 徐璐, 张小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3
14. 毛细管内气-液Taylor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周乃香, 张井志, 林金品, 李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4
15. 橡胶厂60000 m3/h炭黑干燥炉烟气臭氧脱硝试验研究
朱燕群, 杨业, 黄建鹏, 林法伟, 马强, 徐超群, 王智化,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5
16. 玉米秸秆制精制油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刘长奇, 黄亚继, 王昕晔, 卢志海, 刘凌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6
17. PMMA表面与深度吸收热解过程数值模拟
龚俊辉, 陈怡璇, 李劲, 周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10.007
18. 单面加热微细窄通道内过冷沸腾的传热特性
冯钊赞, 李俊业, 李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4.011
19. TiO2纳米流体在液冷服上的应用实验研究
王涛, 王亮, 林贵平, 柏立战, 刘向阳, 卜雪琴, 谢广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4.012
20. 焦粉粒径对烧结床中燃烧带分布的影响
刘子豪, 周昊, 周明熙, 程明, 刘瑞鹏,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4.013
21. 低氮煤粉旋流燃烧器火焰特性的研究
周昊, 马炜晨, 杨玉, 陈建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4.014
22. 石墨电极E Fenton法处理罗丹明B废水
邱珊, 陈聪, 邓凤霞, 冀雅婉, 丁晓, 马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4.015
23. 自适应广义S变换汽油机怠速振动分析
刘瑞骏,郝志勇,郑旭,苏航,蒋洪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09
24. 神华煤灰掺混木屑灰在O2/CO2气氛下的烧结特性
周斌,周昊,王建阳,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10
25. 球形容器内复合相变材料的约束熔化传热过程
刘闵婕,朱子钦,许粲羚,范利武,陆海,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11
26. 模拟垃圾焚烧过程中氯对铅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
张帅毅,黄亚继,王昕晔,严玉朋,刘长奇,陈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12
27. 四岭水库蓝绿藻细胞浓度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何俊昱,肖溪,黄皓旻,施积炎,徐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13
28. 冷冻氨脱碳机组流程仿真及其耦合方式优化
韩中合,白亚开,王继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14
29. 球形容器内复合相变材料的约束熔化传热过程
刘闵婕,朱子钦,许粲羚,范利武,陆海,俞自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6.03.001
30. 神华配煤孔隙分形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程军, 潘华引, 黄镇宇, 等
J4    2009, 43 (5): 920-925.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05.026
摘要   PDF(pc) (1318KB)(817)   

利用氮气吸附仪、沉降炉、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研究了动力配煤的孔隙分形结构对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对神华煤分别与准格尔煤和澳洲煤组成的配煤研究表明,配煤孔隙分形维数随单煤比例呈现出单调变化规律,并且与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神华配煤的分形维数由2.451增加到2.482和2.532时,着火温度由783 ℃降低到587 ℃和462 ℃,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由3.62%减少到2.83%和1.83%,说明配煤的分形维数越大则越容易着火和燃尽.随着准格尔煤比例增加和神华煤比例减少,燃烧渣样中硅铝质量比减小且灰熔点提高,导致配煤的结渣程度明显减轻.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2页 共36条记录